学院简介
“梁希讲堂”学术讲座
化学工程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29年,由我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梁希先生在原中央大学正式创办的森林化学室。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森林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系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并开设林产化工专业。1959年5月,成立林产化学工程系,1993年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是学院的特色优势学科及支撑学科,该学科于1981年获批我国首批博士点,1989年起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所支撑的我校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院成为支撑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学院。
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林草局省部共建“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学院拥有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绿色燃料与化学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农林生物质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林业资源生物化学加工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林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32人。拥有国家级人才、四青人才、双聘院士、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江苏省特聘教授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20余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17项。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课题)150余项,年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年授权发明专利140余件。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屡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学院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梁希班”,实行“一对一”学业导师制培养。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学院“国际创新型化学人才”培养计划,先后赴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校开展短期学习交流。此外,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签订了本科生“3+1+1”合作协议,本科生在国内完成大学3年学习后择优选拔赴英国学习1年,毕业时授予南京林业大学学士学位,继续赴英国学习1年后可获授予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硕士学位。
学院电话:(025)85427396、85427642、85428617
学院网址:https://hg.njfu.edu.cn/
学院邮箱:hg@njfu.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
大类与专业介绍
林产化工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本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森林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为特色,培养熟悉掌握农林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生物化学利用专门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人才的工科类专业。林产化工专业着眼于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生产绿色能源与化学品、生物基功能材料、天然药物与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主要课程:林产化学工艺学、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天然产物化学、林产资源化学、植物生物化学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在林产化工、精细化工、化工与材料、制药、食品与化妆品、植物提取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产品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设计、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生赴瓦克化学(南京)有限公司交流学习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本专业以国家“新工科”人才战略和化工新材料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生物质资源化学工程方向为特色,着力培养掌握扎实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理论和生物质资源提取、绿色催化转化、精细化学品制造与应用等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通专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化工技术经济、化工过程控制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在化工、轻工、制药、能源、材料、食品、安全环保等领域从事科研创新、技术开发、过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
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类包括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制药专业,学制4年。第一年实施通识教育,按照大类培养。第一学年末按照“志愿优先,成绩排序”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后三年按照专业培养,执行相应专业培养方案。每个专业方向均设有硕士学位点。
学生赴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交流
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为本科生做讲座
生物制药专业
专业简介:生物制药为江苏省一流专业。本专业服务制药行业和大健康产业,围绕现代生物制药的科技与人才需求,以生物药和植物药开发利用为特色,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制药技术、天然药物化学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在生物制药、天然药物、中医药、大健康及生物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工作。
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3年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学术论坛
学院本科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斩获3金1银